——记广西柳工人物画家张延淼
《美女与猛兽》/张延淼画 与《相思豆》/张延淼画
穿越古今画美人
张延淼原是广西柳工股份公司总师办的一个擅长于刀具和齿轮加工的高级工程师。自打退休后,他就专心投入绘画,成了鼎鼎有名的人物画家。
做事用心、细致、严谨、钻研,是工程师的基本职业素养,这些职业素养放到张延淼的绘画创作中,促成了他的一幅幅工笔画华丽诞生,也让他的退休生活因此变得充实而美好。
张延淼的画作中,以女性人物画居多,而在女性人物画中,又以古代侍女人物画居多。他画中的那些“女流之辈”,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不管侍女、侠女,抑或千金,都一味含蓄、典雅、从容淡定,漾溢着一种诗性的气质,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有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境”的审美特质,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神情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希翼与憧憬,当然也融入了作画者的人格理想。比如刚退休时画的那幅《琴缘》,画面上用细微工笔画法画出人物神态,作品以写意的笔法表现出意境,以兼工带寓的表现手法,彰显出画师对笔墨情趣修养的表现能力。
在张延淼退休绘画的里程碑里,记录着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获过许多大奖。有时甚至会在一年中,拿好几个大奖。如2008年9月,他的作品《凝思》荣获“柳州市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绘画比赛一等奖。2010年2月,他的国画作品《春意》在“中国风·民族情——全国中老年艺术家书画作品迎春联展”活动中荣获银奖。2010年6月,国画作品《伏虎神女》在“英雄赞歌”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全国中老年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2010年12月,国画作品《锦绣北川》在第三届神州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
这些奖在人们眼中,都是挺让人艳羡的。人们说起张延淼的画和他所获的奖来,都如数家珍,就连那些还在地爬行的孩子,都会指着他画中的那些人物嫩声稚气地说:“阿姨,美美!”“美美,喜欢!”
从小爱画有名气
一个工科出身、跟绘画八杆子打不着一撇的高级工程师,怎么会对绘画艺术怀有如此浓厚的兴趣,而且取得如此成就呢?这还得从学生时代说起。
张延淼从小就喜欢绘画,还在小学时,就开始画连环画、武侠人物。因为基础扎实,到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名气,美术课老师都会把他的画作留下来展览。到了高中,学校不再开设美术课,他就自己画些素描。1959年,柳州市搞了一个墙报展,需要找一个能画的人来弄一大版画报。听说柳高有个叫张延淼的学生很能画,学生会负责人就找到了他。接着张延淼就根据要求,画了好多幅连环作品,组装成一大版墙报,贴在中山东路的一面墙壁上,路过的市民都驻足观望,对他的画赞不绝口。
[page]
1960年,张延淼从柳高毕业后,考入广西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河池龙江机械厂做技术员。那时他在工厂里主要画些油画,画得最叫响的是一幅《毛主席去安源》,这幅画一出笼,就让人们感叹“江东子弟多才俊”。1966年去“四清”时,他当了一年“农民伯伯”,专门搞阶级斗争展览。“那时的画,大多是画时事性的,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时就画了一些地主如何剥削农民的连环画。”张延淼笑谈往事。
“文革”结束后,全国上下吹响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作为技术骨干的张延淼积极投身到技术工作中去攻坚克难,为了努力把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这一时期,他把自己喜爱的绘画暂时搁置一边。
“搞技术工作看似与绘画不搭界,其实技术工作中的机械制图对投影、透视非常清楚,跟人物投影、透视多少还是绘画有些共性的”。张延淼如是说。
“学生”折服教画人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高级工程师,张延淼退休后,有好些私企老板想请他去发挥余热。这时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工作,可以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另一种是投入绘画,活在自己的精神境界里。
他选择了后者。
退休后的张延淼最先在家中摸索了几年绘画,主要画些花鸟鱼虫。由于他认为自己的绘画多是些“野路子”,没有受到过正规的专业训练,于是他又上老年大学人物班学了6年。老年大学原来只开有花鸟和山水班,直到2004年才开办了人物班。张延淼在老年大学主要学理论及用色等基本功。老年大学的老师都是科班出身,大多画写意画,而张延淼则画功笔。他画画先用铅笔,然后用淡墨,再用浓墨,逐渐加深。他画了许多古代侍女图,也画了不少现代工农兵,还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装色彩鲜艳,又有特色,也是他最擅长的。他创作了许多作品,也临摩过一些中国名家的画,要不是落款署上他张延淼的名字,足可以以假乱真哩。
张延淼在专心绘画
在老年大学学习期间,张延淼常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点评。校方见这个学生的水平如此高深,问他愿不愿意置换身份,由学生变成老师?他谦和地笑道:“不做了,我还是觉得自己做学生比较合适。”
不过,还是有不少喜爱绘画艺术的柳工在职人员提前“预订”了张延淼这个“老师”,希望将来退休后能够向他拜师学艺,以陶冶性情。对于这样的“预约”,张延淼总是以笑回报。毕竟是深受艺术熏陶的人,他的笑容显得过十分温存。(作者:刘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