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表述,已成为制造企业昂首前行的压舱石、定盘星。
“中国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制造企业已在世界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并有望在未来5年至10年持续成长,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展望未来,全国人大代表、柳工董事长曾光安信心十足。
——曾光安
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曾光安 全国人大代表 柳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对于如何以创新谋求高质量发展,曾光安深有感触,“即使在最困难的前几年,我们每年也坚持投入数亿元用于技术研发。”多年来,柳工坚持创新驱动,不懈地推进产品和技术进步,对内调整自身的企业组织、人力资源以及管理流程和思维,以适应行业竞争,对外注重国际市场建设和“一带一路”布局。
2012年至2015年,柳工投资将近2.7亿元建设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研发中心,包括工程机械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关键零部件试验和系统试验,整机性能与可靠性试验和世界一流的研发人员工作场所。很快,柳工面向全球的全系列工程机械产品,在性能、质量、可靠性、燃油消耗、工作效率和操作舒适度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
“
工程机械行业在2017年逐渐复苏,当市场转好时,我们此前的积累开始转化为成绩。过去的一年,公司大量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认可,为下一步更好发展做好了准备。
”—曾光安说
“下一步,我们将研发智能化的工程机械产品和电动化工程机械系列产品,将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整合到工程机械新系列产品中,成为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技术创新和领导者之一。”曾光安对记者表示,公司还将深度融合机器与人的交互,逐步实现机器的智能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数字化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以“人才”为抓手推动企业国际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落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推动国际大通道建设,深化沿线大通关合作。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走出去。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加大西部、内陆和沿边开放力度,拓展经济合作新空间。
作为西部地区中唯一的沿海省份,柳工所处的广西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曾光安表示,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提升创新创业水平和质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推动建设制造强国,努力在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中赢得优势。
柳工在国际上招聘了一批一流的技术专家,在北京、上海招聘了国内经营方面的人才,共同组成团队。同时,与国际一流的咨询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在项目合作中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柳工还把优秀经理和技术人员放到国际市场上锻炼。最终形成了一支以柳工员工为主,同时拥有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的国际化经营团队。
“从微观层面来看,中国企业已具备了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中国企业在全球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未来完全有可能在各个领域都能够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曾光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