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首页 > 公司动态

柳工在国际化中再造竞争优势

2007-08-17 03:58:52 柳工
优势企业只有在国际化视野下寻找差距,才有持续的再造动力,也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跑者”的广西柳工集团,46年的历程,从研制生产中国第一台装载机,到组建成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轮式装载机生产基地,曾先后荣列全国大型工业企业500强、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等一系列荣誉,产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是国内同行业中包揽三项大奖的唯一企业:“全国机械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机械工业用户满意企业”、“全国机械工业用户满意产品”(ZL40B、ZL50C)。
  柳工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4年实现跨越式发展,产销量从2000年的2800台到2003年的11800台,不断刷新行业历史纪录。

                  柳工七“观”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记载着一段难忘的故事,每一个数字的更新都缘于柳工人思想观念的超越。”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说。
  安危观。面对近年来跨越式发展的骄人业绩,如何居安思危,知危思变,防止沾沾自喜、小进则满、小富即安情绪滋长,柳工提出了“追求无止境”的发展理念。在“敢”和“新”上作文章,“敢”就是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敢争第一;“新”就是创新观念、拓新思路、谋新办法、建新业绩。
  进退观。解放思想是一个使主观认识不断接近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过程。什么是客观实际?王晓华说,当前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严峻形势,就是同行企业快速进步、咄咄逼人的局面,就是不进则退的残酷态势。解放思想是要让全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与市场形势更合拍,与市场竞争更相适应。
  自满观。解放思想就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其关键就是确定正确的参照坐标。柳工人认为树一个与自己比的纵坐标固然重要,它能增强信心,但真正目标是建立一个眼睛向外的横向坐标,与国际上先进企业比……横向坐标更真实客观,更体现竞争的现状,更有激励作用。
  守成观。运作一个公司,绝对不能靠守,守是守不住的。这几年,国家良好的经济环境给工程机械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柳工销售额、人均劳动生产率、利润等经济指标遥遥领先全国同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销量已排行全球装载机行业前两名。
  差距观。王晓华剖析,差距主要表现在:与社会进步要求之间的差距,与用户需要之间的差距,与其他企业特别是与国外优势企业之间的差距,以及与自身目标之间的差距等。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柳工最关键的差距。柳工装载机的产品可靠性、使用寿命、性能水平、噪声控制、外观质量等技术指标已经在国内达到了最高水平,但柳工总工程师黄旭就则说,我们的研发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的目标就是缩小与世界前沿企业的差距,把柳工建成中国的“卡特彼勒”。
  客户经济观。市场经济在一定上就是“客户经济”,明确“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贴近用户,有用户才有市场,企业因用户而存在,也因用户的扩展而发展,是用户给予柳工生存及发展的空间。
  经营观。“用户的需求,柳工的努力方向”是公司的经营理念。与国内很多企业一样,柳工也曾经历了以产品为中心,以企业自我发展为中心的历史过程。与这些过程相比,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对市场研究得更深,对自身定位得更准,对用户的认识更贴切,更能回到概念的本质。

               增强五个持续竞争优势

  专业历史优势。柳工是我国最早、早大的轮式装载机生产基地。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掀开中国装载机的生产历史,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Z450奠定当代中国装载机的发展基石。第一台高原型装载机填补国际空白,第一家组建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中国目前最大吨位ZL100装载机在柳工下线等。
  品牌优势。柳工被冠以“国内装载机产品的第一品牌”,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行业名牌产品称号,今年初,柳工ZLG50G高原型装载机被评为全行业惟一的国家科技进步奖。柳工服务品牌标志的基本构成是以一只手掌为雏形,进而变形成一只飞鸟,以飞鸟的图形作为公司服务品牌的标志,体现了柳工把方便、快捷、专业的亲情服务随时送到用户身边,手掌——寓意与用户的心灵沟通和忠诚服务。
  技术优势。广西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考察柳工时提出:“柳工要发挥技术优势,要做就做别人不能做的。”柳工建立了行业首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拥有国家、省级专家数十名,还大力引进博士、专家。目前,该中心已经具备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技术进行研发各类工程机械的能力,并建设了一套完整的CAD、CAM、CAE计算机网络工作平台。利用该平台设计开发代表柳工目前最高水平的G系列产品,达到或接近于当今业界先进水平。柳工在不断完善装载机的基础上,还向挖掘机、压路机、摊铺机、混凝土泵车、滑移机等路面机械、建筑机械和小型工程机械领域进军,培育柳工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管理与低成本优势。柳工以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九五”以来,先后投资2000万元,实施以CIMS应用示范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在生产管理上引进和实施的当今较先进的制造资源管理系统MRPII,集计划、生产、采购、销售、财务和能力需求为一体,是覆盖全公司生产管理的一场深刻革命。2002年该系统成功实现闭环,一次性通过国家CIMS工程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通过信息化建设,柳工形成了“4C1P”(CAD、CAM、CAPP和PDM)的产品开发平台,通过该平台柳工技术中心开发了67种市场急需的新产品和变形产品,被专家和用户评价为国内最先进、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装载机G系列产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属国内国际首创的高原型装载机。在信息化的支撑下,柳工产品制造成本、设计成本、库存和在制品资金占用、销售样机资金占用等成本大幅降低;推进全面预算管理,控制采购成本,95%以上物资纳入招标采购;实施部门费用控制,逐年下降5%以上。
  对外交往的优势。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柳工就开始为中国援外工程项目提供产品,产品已援助性出口约30多个国家,创下了中国同行业产品援外时间最长、品种和数量最多、援外国家和地区最广泛的记录。20世纪70~90年代,先后与国际工程机械著名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美国CASE公司、德国ZF等,进行引进项目合作或合资建厂。近两年来,柳工加快海外扩张速度,先后在摩洛哥、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经销网点和组装基地,利用东盟“10+1”的经济贸易政策,大力推进东南亚地区市场。今年1~5月,柳工在国内市场销售连创新高的同时,产品出口也大幅增长,实现创汇370万美元,同比增长182%。

                  在国际化中再造柳工

  柳工锁定的新目标是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王晓华解析的内涵是:
  开放的、国际化的观念和文化。开放和国际化首先是一种心态,一种思维方式——学习与借鉴、交流与共享、协作与整合、合作与多赢。当东部沿海地区许多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纷纷“西进”之时,柳工却依托其强大品牌大举“东进”,自2000年起在长三角先后控股江苏江阴交通工程机械厂、收购上海叉车有限公司、并购扬州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在镇江筹建生产、研发基地。这一系列的“东扩”上企业建设开放的、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开放的、国际化的管理。柳工在全国同行中最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又成为行业首家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单位。
国际化的产品和经营。产品主要标准达到国际水平,在国内同行中首家通过国际上最严格的欧洲“CE”标准认证,产品获得营销欧洲市场的“准入证”。在国际市场比较优势,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实现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整合:与产品出口参与国际竞争为龙头,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保持和升华自身的独特性。柳工将有意识的发挥和进化个性,寻找和应用比较优势,选择差异性发展战略来促进国际化的实现。

上一篇:柳工模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下一篇:柳钢柳工荣登中国企业500强 凭借雄厚实力上榜